回到知青点,黎小芸坐在炕上发了会儿呆。
屋子里暖烘烘的,但她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。
下乡两年多,她早就看透了。
像她这样家里没有关系的知青,想要回城谈何容易?
就算熬到分配工作,也不过是个小工厂的临时工。
但李向阳不一样。
这些天她可没少打听李向阳的事。
自打上次打到那头鹿,村里人提起他的语气都变了。
毕竟在这个年代,能打猎的人家日子都不会太差。
更何况李向阳还年轻,长得又高又壮实。
要不是他一直围着苏妍转,说不定早就有人给他说媒了。
想到苏妍,黎小芸心里就一阵烦闷。
凭什么苏妍能左右逢源?
一边吊着李向阳,一边又跟王明好?
王明家在城里有关系,回城是板上钉钉的事。
可自己呢?
小芸,我刚从大队部回来。同屋的张丽推门进来,回来时我看到李向阳妹妹了,她穿的鹿皮袄可真好看。听说是李向阳专门用鹿皮给缝的。
黎小芸心里一动。
她从来没想过,一个农村小伙子居然还会这些手艺活。
以前只顾着嫌弃李向阳土里土气,现在想来,倒是自己目光短浅了。
他妹妹那件棉袄是什么样的?黎小芸故作不经意地问道。
可好看了!张丽眼里闪着羡慕的光,鹿皮剪裁得特别巧,领子上还镶了一圈白兔毛,柔软得很。
黎小芸暗暗咬了咬牙。
这年头,别说兔毛领子,就是一件像样的棉袄都难得。
而李向阳,不但能打猎,还会做衣裳。
这样的手艺,就算回不了城,在农村也能过上好日子。
诶,你说他......黎小芸欲言又止。
张丽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,笑着打趣道:怎么,你也对他有意思?
瞎说什么!黎小芸红了脸,我就是觉得,他这人和以前不太一样了。
可不是嘛。张丽意味深长地说,以前看他整天围着苏妍转,还以为是个没主见的。现在看来,倒是咱们看走眼了。
这话正说到黎小芸心坎上。
现在的李向阳,确实跟以前大不相同。
不再是那个一味讨好女知青的傻小子,而是个有本事、有担当的男人。
想起今天他在院子里的样子,黎小芸心里就一阵发热。
那副泰然自若的模样,哪还有从前那个毛头小子的影子?
听说他还换了一把弓?黎小芸又试探着问道。
是啊,今天在村口看他练箭,百步穿杨呢。张丽说着,又压低声音,不过你可别打他主意。听说他现在对咱们知青都不待见,尤其是......
我知道。黎小芸打断她的话,不过,人都是会变的。
张丽愣了一下,随即明白过来,笑着摇了摇头:你啊,可别到时候也栽在他手里。
怎么会?黎小芸轻哼一声,我可不是苏妍那样的人。
可即便嘴上这么说,她心里还是忍不住想:要是能让李向阳对自己另眼相看,该多好?
夜深了,知青点渐渐安静下来。
黎小芸躺在炕上,却怎么也睡不着。
脑子里一会儿是李向阳练箭的英姿,一会儿是那件漂亮的鹿皮棉袄,一会儿又是那诱人的肉香。
她翻来覆去,心里盘算着:该用什么办法接近李向阳呢?
第二天一早,黎小芸就起床梳洗打扮。
她特意换上了那件最好的蓝格子衬衫,又在头发上别了个粉色的蝴蝶结。
这可是她从城里带来最喜欢的饰品。
这么早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,要去哪啊?张丽打着哈欠问道。
去山上捡松塔。黎小芸一边往镜子前凑,一边说。
张丽愣了一下:你什么时候对捡松塔这么有兴趣了?
黎小芸没有回答,只是仔细地照着镜子,把蝴蝶结的位置又调整了一下。
谁不知道,李向阳每天早上都会去山上转转。
不是打猎,就是查看陷阱。
只要自己恰好在山上遇见他......
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。
等她气喘吁吁地爬到山上时,却只看见几个背着筐的村妇。
李向阳的影子都没见着。
这丫头,不会是......张丽在后面看得直摇头。
黎小芸不死心,第二天一早又来到山上。
这次她带了个竹篮子,装模作样地捡松塔。
终于,在一片松林边,她远远看见了李向阳的身影。
李向阳背着弓箭,正在检查树上的陷阱。
阳光透过树梢洒在他身上,勾勒出一道挺拔的轮廓。
黎小芸的心跳突然加快了。
第十三章 必须要伤你至深,才算懂你吗?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